抽脂手術發展歷史

抽吸脂肪、去脂術、抽脂,更多的通常被稱為抽脂術,在整個20世紀,脂肪整形術的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

19世紀70年代,Marx和 Demars首次報導腹壁皮膚脂肪切除術。

1890年,法國醫師報告了修復巨大臍疝時切除腹壁皮膚和脂肪的病例。

1911年,Desjardins報導一次切除皮膚脂肪22.4Kg

1921年,Dujarrier用粗糙的刮匙法從1名芭蕾舞演員的小腿上刮除脂肪,但不幸的是,引發了壞疽而導致截肢。

1962年,Josef Schrudde(德國)採用子宮刮匙行踝、臀、股、膝等部位脂肪刮除,效果較滿意,稱之為“脂切術” (lipexheresis),但術後血清腫、血腫、皮膚表面凹凸不平等並發症較多,目前已無人使用。

總之,在這個時間段,就是各種嘗試各種撞壁。

抽脂技術真正出現

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麻醉和外科技術的進步,現代意義抽脂技術開始有雛形啦!

1974年,兩位美籍意大利外科醫生在意大利的羅馬研究發明了抽脂,他們在Schrudde的啟發下用旋轉型吸引器(planatomy)將擬切除的脂肪吸出。

1977年,法國整形醫師提出“脂肪溶解術”(lipolysis),即手術前在皮下注射200~300ml的低滲鹽水和適量玻尿酸酶,使細胞腫脹、細胞膜破裂,採用鈍吸管(吸頭、吸管側孔均圓鈍)將脂肪吸出,開創了鈍性、濕性技術及隧道技術的先河,確立了高負壓、皮下脂肪預處理、非連續切割及皮膚回縮四項原則,創立了經典脂肪抽吸術。

1983年,法國美容外科協會主席Fournier提出“乾性技術”,省時間、組織不變形、抽吸更精確;但損傷大、出血多易致休克,已無人使用。

1986年Fodor提出“超濕性技術”—— 注射與預計抽吸脂肪同量的含腎上腺素的鹽水,加或不加利多卡因。

最初的抽脂操作沒有在皮下組織內注射腫脹液的過程,出血較多,而且只有少量脂肪可以被安全地吸出來,後人稱之為乾性技術。

之後提出抽脂,在皮下脂肪內注射低滲生理鹽水使抽脂容易操作和減少手術創傷,稱為濕性抽脂技術。

1987年Jeffrey Klein提出應用至今的腫脹麻醉技術,使脂肪抽吸術可以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大大降低了手術出血量,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使抽脂成為目前最為普遍的美容手術之一

而後…

在20世紀90年代前基本都是經典、標準的負壓抽脂術概況,就是手工操作方式。

手工操作,那就費力啊!

效率也低,而且手工割雙眼皮,要想100%兩邊對稱是不可能的,那麼抽脂又費力又涉及到脂肪層次、抽脂量多少,要求也是非常精確的。

所以結果嘛~比較人為性,很多時候不一致。

近年來陸續研製推出的超音波抽脂術、水刀抽脂術等,就比較偏向於機械化和自動化了,雖然主要也還是在醫生技術。但是有了機器輔助,真的可以省掉很多麻煩!

機器設備的種類

超音波抽脂術在1992年第一次被應用,這一技術促進皮下脂肪的液化並加速大塊脂肪的去除,包括纖維化程度較高脂肪也可以被吸收。

PAL共振抽脂於1997年由意大利推出,利用共振原理,在電腦模糊程序控制下的吸管產生與脂肪細胞固有頻率相同的機械性共振波,選擇性破壞脂肪細胞,便於吸除,而且可以有效保護神經和血管。

雷射輔助抽脂術在2006於美國FDA批准後廣泛運用於歐美,而且可以用於緊膚治療。關於它的相關結論仍然需要更多證據加以支持。

(雷射溶脂無法用於回填)

2004年水刀抽脂原型機面世,08年獲得美國FDA批准、歐洲質量認證(CE),10年引進中國。其核心技術是用螺旋式水刀,通過加壓水流精確作用於目標組織,有選擇性地分離脂肪細胞。運用水動力輔助吸脂技術,不會對血管和神經造成損傷。

線上諮詢 您的專屬整形外科 周杰醫師
台南凡登整形外科 院長(禮拜一、二、三、六)06-511-9188
台中聖緹雅醫美診所(每週一)04-2255-8787
台北慕顏診所(每週四看診、五開刀)
歡迎FB私訊,醫師本人親自諮詢回覆: https://m.me/BeautyDaebak
或加入Line群組,也會親自回覆:
https://line.me/R/ti/p/%40ikg0564f
或加入粉絲頁按讚,讓您美力大發:
https://www.facebook.com/BeautyDaebak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